理查德·塞内特探讨了个人和社会如何赋予物质事实以社会和文化意义,包括他们居住的城市以及他们从事的工作。他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能够在社会设置的障碍面前,成为自己经验的熟练解释者。他的研究涉及人类学、历史和社会理论。作为社会分析师,塞内特继续着威廉·詹姆斯和约翰·杜威开创的实用主义传统。
他的第一部著作《无序的用途》[1970]探讨了个人身份在现代城市中的形成方式。随后,他与乔纳森·科布合著了《阶级的隐形伤害》[1972],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工人阶级身份的形成。1977年出版了关于城市公共领域的研究《公共人的衰落》;在这一写作十年的末尾,塞内特试图通过《权威》[1980]来解释这项工作的哲学意义。
在此之后,他暂时离开了社会学领域,创作了三部小说:《敢于x鸣叫的青蛙》[1982]、《布拉姆斯之夜》[1984]和《皇家宫殿》[1997]。随后,他回到了城市研究领域,出版了两本书,《眼睛的良知》[1990],这是一部关于城市设计的作品,以及《血肉与石头》[1992],这是一部关于身体经验如何随着城市演变而形成的广泛历史研究。
在1990年代中期,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工作世界的迅速和根本性变化,塞内特开始了一个项目,旨在描绘这种变化对工人的个人后果,这一项目一直持续到今天。他的第一部研究著作《性格的腐蚀》[1998]是对中层员工如何理解“新经济”的人类学描述。系列中的第二部著作《不平等世界中的尊重》[2002]记录了新工作方式对福利国家的影响;第三部著作《新资本主义的文化》[2006]则提供了对变化的概述。最近,塞内特在《工匠》[2008]和《一起:合作的仪式、乐趣与政治》[2012]中探讨了劳动的更积极方面。
理查德·塞内特获得了黑格尔奖和斯宾诺莎奖,并获得了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