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,哲学博士,1971年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,大庆市五十六中学毕业。浙江大学工学学士(1992年),北京大学哲学硕士(1995年),北京大学哲学博士(1998年)。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。
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、儒学、道家与道教,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。出版专著九部:《思诚与见独之间:中国哲学论集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2年)、《庄子哲学研究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0年)、《中国哲学十五讲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9年)、《一本与生生:理一元论纲要》(北京三联书店,2018年3月)、《宋明理学十五讲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5年)、《中国儒学史》(宋元卷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1年)、《郭象〈庄子注〉研究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0年)、《气本与神化:张载哲学述论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8年)和《匿名的拼接: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2年),译著五部:《王弼〈老子注〉研究》、《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》、《宋代思想史论》、《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》、《帝国的话语政治》等,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。2011年被评为“北京大学十佳教师”。2017年入选首届“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”。
成果:
在任凯风学者期间,主要从事以下研究的论述:
1. 研究进展及成果(所承担的研究课题、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等)
- 作为凯风课题“中国哲学的当代探索”的成果之一的《一本与生生:理一元论纲要》于2018年在三联书店出版;
- 作为凯风课题“中国哲学的思辨性阐释”的成果之一的《中国哲学十五讲》于201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2.论文发表
- 2019年4月,在《中央社会主义学报》发表《此世品格与知止的文明》;
- 2019年3月,在《哲学动态》发表《科技纪元与三体<春秋>》
- 2019年1月,在《中国哲学史》发表《物化与所待:<齐物论>末章的哲学阐释》
- 2019年1月,在《深圳社会科学》发表《所以与必然: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》